从2009年开始,随着南海问题的升温,南海研究成为西方学术界地区安全研究的热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解读表明,此轮南海问题研究起因于中国崛起、美国战略调整、能源安全等三大因素。[详细]
依据历史证据,中国首先发现了南海诸岛,取得了南海诸岛的原始主权;在先占的规则发生变化以后,中国持续对南海诸岛实施有效控制,继续享有南海诸岛的主权。依据国际实践,东南亚某些国家占领部分南海岛屿的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不构成国际法上的实际控制行为,因此不能取得南海诸岛的主权。[详细]
基于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仲裁庭在处理当事国领土争端时,坚持当事方提交证据自由原则,但在实践中也形成了若干排除规则。在证明力规则方面,已经形成了初具雏形的证据分量大小比较规则,并将有效条约的分量置于决定性地位。[详细]
近年来,安倍政府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帮助东盟南海声索国提升海上防卫能力,挑战中国南海维权行动合法性,寻求与美国在南海战略对接。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制造地区紧张局势,为其摆脱“战后体制”提供借口;多层面牵制中国,强化日本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巩固日美同盟。[详细]
菲律宾在其“立场文件”中所提的用来支持其对黄岩岛主权主张的各种材料并不足以支持其关于自独立以来对黄岩岛行使了“有效占领和有效管辖”并由此获得该岛主权的主张。其中有些并非“以主权名义”从事的行为,而有些不能被用作支持其实施行为的证据。[详细]
南海问题的国际法理
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开发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的国家。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