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海网
English
首页 开发管理

对岛礁及附近海域的建设与开发

字体: 打印

1.设施建设

生活基础设施:1950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沙永兴岛登陆。1956年4月,广东省和海南行政区组织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水产资源调查队,在永兴岛设立中心站,驻岛200多人,并在岛上设立供销社、卫生所、俱乐部和发电站。

气象设施:1957年7月1日,广东省西沙气象站建立,站址位于西沙群岛永兴岛宣德路。后该气象站于1975年2月更名为广东省西南中沙群岛气象台。1987年4月-6月,中国政府为建立南沙海洋观测站,组织多个部门赴南沙群岛海域,对数十个岛屿及附近海域进行考察,最终确定在永暑礁建立海洋观测站。1988年1月-2月,中国施工部队和护航编队在永暑礁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正式开工建设海洋观测站。之后赤瓜礁海战的胜利,保证了永暑礁建站工程的顺利进行。8月2日,中国在南沙群岛建立的第一个海洋观测站——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建成,正式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全球海平面观测系统”发送月平均水位资料。

交通设施:1979年9月,海军某部开始在西沙群岛浪花礁和北礁兴建两座永久性灯塔。2013年7月18日,经过三年的建设,我国南海第一个大型民用综合码头工程——三沙市永兴综合码头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共九个泊位。二期工程建设三个泊位。2014年3月14日,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在海口召开大会,宣布西沙航标处、南沙航标处正式成立。2014年8月4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西沙航标处完成对西沙海域的北礁、羚羊礁(筐仔沙洲)、晋卿岛、南沙洲、高尖石等5个岛礁的灯塔(桩)建设实地勘测选址工作。2015年6月12日,我国南沙群岛,华阳礁、赤瓜礁的两座灯塔分别完成了塔吊安装和筏板基础浇筑。华阳礁、赤瓜礁多功能灯塔塔身高50米,配置4.5米灯笼,主灯器采用大型旋转灯器,设计灯光射程22海里。同址还将建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和甚高频(VHF)基站。2015年8月4日,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西沙航标处驻永兴岛工作人员在海南省三沙市赵述岛入口航道投放一红一绿两个应急灯浮标,为进出岛船舶指引航路,规避触礁风险。

2015年1月6日,海南三沙设市后新建的大型交通补给船——“三沙1号”轮成功完成首次补给任务,抵达三沙永兴岛。“三沙1号”轮具备全天候航行能力,可在8级风条件下正常航行,续航能力可覆盖西沙、中沙和南沙三大群岛的交通补给和行政管理。2015年10月9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在南海华阳礁举行华阳灯塔和赤瓜灯塔竣工发光仪式,宣布两座大型多功能灯塔正式发光并投入使用。2016年1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中国南沙群岛永暑礁新建机场校验飞行活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国南沙群岛永暑礁新建机场已竣工。中国政府征用民航飞机对该机场进行校验试飞,旨在测试该机场设施是否符合民用航空标准。中国在南沙群岛永暑礁新建机场进行校验试飞。

通讯设施:1959年3月,原广东邮电部门成立广东省西南中沙群岛邮电局,为西南中沙群岛提供邮电通信服务。海南建省后更名为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邮电局,提供函件、包裹、报刊、汇兑和义务兵信函等邮电通信服务。1988年10月1日,海南省邮电管理局根据中央军委和邮电部通知,在南沙群岛成立了邮政局。南沙邮局于当年11月1日正式营业,成为中国最南端的邮局。2014年6月,海南省邮政公司三沙分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为三沙军民提供邮政通信服务。海南省邮政公司三沙分公司的成立,更好地为三沙军民提供了优质的包裹、汇兑和信函寄递等服务,完成了机要通信、党报党刊发行、义务兵通信等特殊通信任务。2016年1月1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三沙市分公司在永兴岛开设的“海上丝绸之路”三沙邮驿正式开业。“海上丝绸之路”三沙邮驿除了为永兴岛上的军民、游客提供邮政通信服务以外,还为军民、游客提供个性化DIY明信片打印服务。

2015年2月1日,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岸电台试开放4209.5kHz频率海上安全信息电传(NAVTEX)广播业务,每天6次英文播发海洋天气预报、台风警告、航行警告、海况报告、搜救信息等海上安全信息,覆盖范围约500海里,涵盖我国西沙、中沙和黄岩岛海域。2015年12月,三沙市政府与中国移动海南公司合作启动“三沙1号”船载移动通信项目,2016年“三沙1号”交通补给船实现了从文昌清澜港到永兴岛之间海上移动通信网络全程覆盖。   

渔业设施:1995年中国在南沙群岛美济礁修建渔业避风设施,由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驻守。

2007年8月,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基本建成,共安装了地面监测台站11座,为600多艘在南沙海域作业的渔船安装了卫星监测船台终端设备,南沙渔船船位监测系统是以中国自行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为支撑,结合计算机网络通信、地理信息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进行开发的通信定位系统,具有调取船位信息、自动预警、报警、指挥调度、双向文字通信、渔船档案管理以及船岸信息沟通等功能。

未来建设规划:2015年6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宣布,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的建设将于近期完成陆域吹填工程,并指出,南沙岛礁建设除满足必要的军事防卫需求外,更多的是为各类民事需求服务,以更好地履行中国在海上搜救、防灾减灾、海洋科研、气象观察、生态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渔业生产服务等方面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2.油气、渔业资源的开发及管理

(1)油气资源

2012年6月2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发布公告称,在南海地区对外开放9个海上区块,供与外国公司进行合作勘探开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国企业公布南海油气招标区块是正常的企业行为,符合有关的中国法律和国际惯例。8月28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公布了2012年第二批中国海域开放区块,共有26个区块可供外国公司进行合作,其中22个位于南海海域。

2014年11月5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南海九号”承钻的首口千米水深井在我国南海顺利完钻,“南海九号”也成为继“海洋石油981”后第二个成功进入“千米水深钻探俱乐部”的钻井平台。

2014年中国开始在距香港约325公里的南海水域开采天然气,称为“荔湾-3”油气开采项目。4月1日,参与运营该项目的加拿大哈斯基能源公司的一名高管表示,中国南海北部的深水区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开采前景,且现在处于开发的早期阶段。

2015年12月2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宣布,由海洋石油981承钻的我国首口超深水井陵水18-1-1井成功实施测试作业在南海成功实施测试,实际完钻井深2927米。

(2)渔业资源

1985年农业部组织渔民恢复南沙渔业生产。20多年来,南沙生产渔船从1985年的13艘发展到2009年约600多艘,最高时达到900多艘,产量相应从4吨增至近5万吨。2007年开始扶持企业在美济礁开展网箱养殖。南沙渔船的生产方式从单一潜捕作业发展到拖网、围网、刺钓等多种作业方式并存,生产范围也由原只局限于岛礁附近的礁盘区扩大到西南部渔场。广西渔船开发南沙渔业资源较早,七十年代国营渔业公司渔船就开始赴南沙海域开展捕捞生产。有组织地开发南沙渔业从1989开始,2000年以后逐步扩大生产规模。早期开发南沙渔船以拖网作业为主,作业区域主要在北纬4度至9度之间。2010年以后,赴南沙生产的灯光罩网渔船比例逐年升高,作业区域主要在北纬8度至17度之间。目前,常年在南沙海域作业的大型捕捞渔船有近100艘。据统计,1989年至2011年,广西共组织2300艘渔船赴南沙开展捕捞生产,产量25万吨,产值13亿元。

1999年3月5日,农业部发出“关于在南海海域实施新伏季休渔制度的通知”,决定自1999年开始,在北纬12°以北的南海海域(含北部湾),每年6月1日零时起至7月31日24时止,对所有拖网(含拖虾、拖贝)、围网及掺缯作业实行休渔。这是我国在南海首次实行伏季休渔。自1999年起,中国实施南海伏季休渔制度。中国还加强在南海的生态和渔业保护建设,截止2015年底,在南海共建成国家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6处,总面积达269万公顷。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7个,总面积达128万公顷。

2004年1月1日起,农业部制定的《南沙渔业管理条例》实施,为加强南沙渔业生产管理,维持南沙渔业正常生产秩序提供了管理依据。从2004年1月开始,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全面组织开展南沙生产渔民集中培训教育工作。至3月初,已分别在广东台山、广西北海、海南琼海和香港等地举办培训班6场,培训从事南沙生产渔民和基层管理人员共900多人。

2005年4月,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依据《南沙渔业生产管理规定》就南沙渔业专项捕捞许可证签发工作做出部署——2005年,继续实行南沙渔业专项捕捞许可证年审签证。签证截止时间为2005年6月30日,逾期不再受理。原计划2005年上半年换发新版专项捕捞许可证工作,因故暂缓。各地调整及新增加申请到南沙生产的渔船,需填写新版专项捕捞许可证申请书,并按要求逐级上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近两年有越界生产、捕捉受保护的水生野生动植物、炸鱼毒鱼以及携带炸药毒药出海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渔船,不予审核上报。持有有效南沙渔业专项捕捞许可证并到南沙生产的渔船,应如实填写渔捞日志,返航后将其交送船籍港所在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船籍港所在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按要求将收集到的渔捞日志上交南海区局南沙渔业处。未按规定填写或不如实填写渔捞日志的,酌情调整对其相关政策。同月,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还组织粤桂琼三省(区)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广东省港澳流动渔民工作办公室对2004年南沙渔业涉外事件中涉及到的生产渔船(含港澳流动渔船)进行全面核查。主要核查渔船执行《南沙渔业生产管理规定》的有关情况。

2005年6月,为强化南沙渔业生产管理,有效掌握南沙海域渔业资源变化动态,农业部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专门编印了《南沙海域渔捞日志》,并已分别发放到粤、桂、琼各有关生产单位。《南沙海域渔捞日志》为32开本,分拖网与围网、刺网与钓具两种。南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要求:所有渔船在南沙生产期间必须如实填写渔捞日志,内容包括每次(网)作业时间、作业渔区、渔获品种、渔获数量、网具参数等。根据要求,返航后应及时交给船籍港所在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11月底,各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按时收集渔捞日志并全部上交给南海区局南沙渔业处。

2007年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组织南沙渔民在南沙美济礁开展了生产性网箱养殖项目,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试验和探索,我国在热带礁盘泻湖的生产性网箱养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2009年11月首批收获的鱼类分别包括老虎斑2192条、东星斑64条、重60斤的大龙趸1条和其它经济鱼类等。美济礁网箱养殖的初步成功,填补了我国热带珊瑚礁养殖的空白。

2008年9月19日,由农业部南海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琼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以“珍爱海龟 保护海洋”——2008年南沙保护海龟专项行动动员大会暨启动仪式在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政府举行,正式拉开为期三个月的南海保护海龟专项行动的帷幕。 

2008年底,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开展了南沙冬季鱼类资源调查项目,对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水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鱼类资源调查。掌握了南沙群岛珊湖礁经济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类群和分布特点;该调查项目于2009年通过广东海洋大学专家组考核验收。2010年4月9日,海南省水产研究所联合三亚市榆丰渔民专业合作社,赴南沙群岛进行中上层鱼类资源调查。水产研究所刘维、符一凡两名专家随同40多名渔民将在南沙进行20多天的实地考察。调查通过握南沙群岛岛礁鱼类资源的富集区域,评估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年生产量和开发潜力,提出南沙海区渔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具体措施,为广东、海南和广西三省区渔业主管部门制定南沙渔业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013年12月7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渔业调查船完成我国南沙海域2013年第4航次调查任务抵达广州,标志着我国南沙海域2013年渔业调查任务完成。南海所承担的“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项目2013年共安排4个航次南沙海域渔业调查任务,其中第4航次自11月8日启航,到12月7日返航,历时30天,航行4746海里,完成了46个站位的渔业资源、渔场环境要素、渔场生物要素等调查内容。全年4个航次累计出海调查138天,航行2.1万海里,最远处到达了北纬3度58分的曾母暗沙。调查范围覆盖了南沙群岛及附近约6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2014年1月1日,《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修正案》生效实施。其规定,进入海南省管辖水域的外国人、外国渔船进行渔业生产或者渔业资源调查活动,应当遵守中国有关渔业、环境保护、出境入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海南省有关规定。

2016年4月20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渔业调查船完成我国南海中南部包括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海域在内的渔业综合调查任务抵达广州。该航次是执行农业部财政专项“南海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2016年第1航次(春季)调查任务,自3月22日启航,4月20日返航,历时30天,航行4200海里;调查采用“南锋”号船和一灯光罩网渔船联合作业的方式,完成了南海“三沙”海域重点渔场和有关岛礁潟湖区的渔业调查及资源探捕验证,包括8个断面43个站位的渔业资源、渔场环境要素、渔场生物要素、捕捞技术、岛礁生态系统、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和生物体质量样品采集等方面内容,取得了大量极具价值的数据和资料。


3.旅游资源的开发及管理

1978年12月26日,中国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客货轮船航线正式通航。

2010年1月4日,中国国务院公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西沙旅游,有序发展无居民岛屿旅游。

2012年9月,《三亚市邮轮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2)》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规划中关于三沙航线等特色航线的设计成为焦点。根据规划,三亚可开辟“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永兴岛—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环线。在远期,游客可以通过“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永兴岛—东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凤凰岛国际邮轮母港”大环线,饱览南海之美。另外,考虑到三沙海洋环保、接待能力等因素,专项规划还对邮轮吨位、旅游方式、游客量等作了控制性规定。

2013年4月28日,“椰香公主”号游轮从海南省三亚起航,开始西沙海上旅游首航活动,进行试运营。2014年9月2日17时许,在海南海事局海巡艇的护航下,“椰香公主”邮轮载着200余名游客,驶离海南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开赴西沙水域,标志着三亚至西沙旅游航线正式开通。西沙旅游航线自2013年4月首航以来,已运营20多个航次,接待各地游客3000多人次。从9月2日起,西沙旅游航线始发港由海口秀英港调整为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港,邮轮航行至西沙的时间缩短近6个小时。西沙旅游航线自2013年10月起正式运营。

2016年3月13日,“北部湾之星”邮轮首次执行西沙航线,每月4-5班航次,开启三亚—永乐群岛旅游航线。“北部湾之星”邮轮执行西沙航线后,“椰香公主”号邮轮退出西沙旅游运营。相比于“椰香公主”号邮轮,“北部湾之星”在邮轮设备设施、载客量、娱乐性以及游客乘坐舒适度等方面都更加先进完善。

 

 


分享

图片视频 南海纪实